|
|
发布时间:2011-11-20 浏览人数:6075
|
|
亚洲玉米螟(玉米螟) |
|
类别 |
|
虫害 |
图片说明 |
|
成虫长约12mm,翅展约24mm;体、翅浅黄色,前翅有浅褐色波浪纹,前后翅中部有明显褐色连纹1条,后翅灰褐色。卵扁椭圆形,白色, 光滑,有透明感。幼虫体浅黄褐色,有光泽,老熟 时长约25mm;背中有明显褐色透明线1条。蛹为被蛹型,黄褐色。
|
|
发生规律 |
|
长江以南地区一年发生3代,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,以幼虫在蛀道内越冬。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,日伏夜出。成虫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背面处,卵块鱼鳞状,卵粒不等,卵期约7 天。初孵幼虫从寄主的芽或叶柄基部蛀入茎内,蛀孔口粘有黑色虫粪,幼虫有转移为害习性。4-10月幼虫为害期, 8-9月为害最严重, 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。
|
|
防治方法 |
|
1.发生严重地区彻底烧毁有虫茎秆,以减少越冬虫源。2.卵期释放赤眼蜂。 3.幼虫为害初期喷施30%灭铃灵乳油2 000倍液。4.成虫期灯光诱杀。5.在玉米田块附近不要栽培大丽花或培育杨柳苗木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