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发布时间:2011-11-18 浏览人数:6020
|
|
赤松毛虫 |
|
类别 |
|
虫害 |
图片说明 |
|
主要危害:赤松、油松、黑松、榛子松。
成虫雌性翅展70-90mm,雄性翅展 6O-70mm,体灰白、灰褐或赤褐色不一;前翅中线及外横线白色,亚外缘斑列黑色呈三角形。卵椭圆形,长约1.8mm,淡绿色,后粉红、紫褐色。幼虫老熟时体长80-90mm,第2、3胸节背面丛生黑色毒毛,各节黑蓝色毛束明显,体侧有长毛和浅色纵带。蛹纺锤形,长30-40mm。茧灰白色,附有幼虫毒毛。
|
|
发生规律 |
|
一年发生1代,以2-3龄幼虫在土壤浅层、石块下及落叶层中越冬。沈阳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,陆续爬向树冠,阳坡早于阴坡, 4月末上树结茧。幼虫8-9龄, 6月为老龄幼虫期,为害最烈, 7月初在叶间结茧化蛹, 7月中旬出现成虫,多在晚间羽化,趋光性强。卵产于针叶上,每雌产卵240-600粒不等。卵约经10天孵化。
|
|
防治方法 |
|
1.营造混交林,切忌纯林。2成虫期灯光诱杀成虫。3.用阻隔法防止幼虫早春上树,如在树干上粘围塑料环(环宽20cm)或绑毒绳(用敌杀死原液浸渍线绳制成) 4.在4龄幼虫期以前喷洒松毛虫杆菌,5-7龄幼虫期喷洒自僵菌或松毛虫病毒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