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发布时间:2014-12-9 浏览人数:2007
|
 |
银杏干枯病 |
|
类别 |
|
病害 |
图片说明 |
|
病原为子囊菌纲、球壳菌目真菌。病菌侵入后,在光滑的树皮上,产生光滑的病斑,圆形或不规则形。以后病斑继续扩大,患病部位渐见肿大,树皮出现纵向开裂。春季,在受害树皮上,可见许多枯黄色的庞状子囊孢子座,直径l一3毫米。天气潮湿时,从子囊子座内会挤出一条条淡黄色至黄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。秋季,子座变枯红色到酱红色,中间逐渐形成子囊壳。病树皮层和木质部间,可见羽毛状扇形菌丝体层,初为污白色,后为黄褐色。感病枝干的病斑蔓延,逐步使树皮成环状坏死,最后导致枝条和植株死亡。
|
|
发生规律 |
|
病原菌由伤口侵入,弱寄生性。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中越冬。待温度回升,便开始活动。我县3月底至4月初开始出现症状,并随气温的升高而加速扩展,直到10月下旬停止。分生孢子借助雨水、昆虫、鸟类传播,并能多次反复侵染。
|
|
防治方法 |
|
(1)加强管理,清除周围水杉及杂草;结合松土恰当施肥;避免创伤,增强树势,提高植株抗性。
(2)清理销毁患病死亡的枝条,彻底清除病原。
(3)及时刮除病斑,并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干腐治、腐烂伤口涂抹肥或1%硫酸亚铁溶液、石灰涂白剂涂刷伤口。亦可用10%碱水涂抹伤口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