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发布时间:2011-11-17 浏览人数:6477
|
 |
吹绵蚧 |
|
类别 |
|
虫害 |
图片说明 |
|
主要发生在:柑橘、茶、苹果、李、梅、杨、皂荚、丁香、木兰、榉、榆、葡萄、枫、赤杨、海桐、吊钟花、牡丹等。
雌成虫介壳长棒或长纺锤形,长约1.7mm,暗棕色或深褐色,覆盖一厚层白色不透明分泌物,直或略弯曲,侧缘几乎平行,两端稍变狭长成圆形,背面隆起;壳点2个,暗棕色或深褐色,第2壳点几乎占介壳的全部,盖住成虫,第1壳点突出在前端。虫体长纺锤形,长约1mm,淡紫色,腹末黄色;臀叶2对,发达,中叶大,远离,镖状,长过于宽,端尖,两侧在中部有深凹切,第2叶和中叶同形,较小,细长,中叶间及第2叶内外侧均各2个,以上板缘每侧短而不发达,背腺小,每侧约25-35个,缘腺大小同背腺,每侧约12个;臀板中后部背面每侧有细皮纹组成的圆硬化斑8个;围阴腺5群,前2腹节之两侧还各有额外阴腺2小群。雄成虫介壳长形,长约1mm,白色;壳点1个,突出在前端。
|
|
发生规律 |
|
华东、华中地区一年发生3代,以老龄若虫和前蛹在枝干上越冬。寄生在枝、叶上,各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是5月下旬、7月中旬和9月中旬。影响第1代卵盛孵末期的主导因子是3-4月平均气温之和。北京一年发生2代,以若虫在枝、干越冬,4月中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各代成虫羽化,5月上旬和8-9月产卵,每头雌虫产卵30余粒,5月下旬、6月上旬和9月若虫开始产卵,有陆续和分批产卵习性,同一壳内卵需经5-21天才能陆续孵化完毕;8月出现雌、雄成虫。
|
|
防治方法 |
|
1.经常修剪,保持枝叶的通风透光,减少虫害的发生。2.在若虫初孵化时向枝叶喷洒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花保乳剂100倍液。3.在植物冬眠期间可向植株喷洒3-5波美度石硫合剂。4.防治介壳虫一定要选择好时期,在未蜡质化前很多种常规农药都可以杀死他们,若错过若虫期防治难度将加大,可以选择杀扑磷,芥威,芥止等专业产品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