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发布时间:2014-9-12 浏览人数:1678
|
 |
草坪病害——腐霉枯萎病 |
|
类别 |
|
病害 |
图片说明 |
|
病害英文名:Pythium blight
病害别名:油斑病
病害种类:真菌病害
病原物:腐霉菌 Pythium spp
腐霉菌可侵染草坪草的各个部位,芽、苗和成株,造成烂芽、苗腐、猝倒和根腐、根颈部和茎、叶腐烂。种子萌发和出土过程中被腐霉菌侵染,出现芽腐、苗腐和幼苗猝倒。幼根近尖端部分表现典型的褐色湿腐。发病轻的幼苗叶片变黄,稍矮,此后症状可能消失。 成株受害,一般自叶尖向下枯萎或自叶鞘基部向上呈水渍状枯萎,病斑青灰色,后期有的病斑边缘变棕红色。根部受侵染表现不同的 草坪腐霉枯萎病症状表现
症状。有的根部产生褐色腐烂斑,根系发育不良,病株发育迟缓,分蘖减少,下部叶片变黄或变褐,草坪稀薄。有的根系外形正常,无明显腐烂现象或仅轻微变色,但次生根的吸水机能已被破坏,高温炎热时,病株失水死亡,整块草坪在短短数日内就可完全被毁坏。 高温高湿条件下,对草坪的破坏最甚。常会使草坪突然出现直径2—5cm的圆形黄褐色枯草斑。清晨有露水时,病叶呈水浸状暗绿色,变软、粘滑,连在一起,用手触摸时,有油腻感,故得名为油斑病。
|
|
发生规律 |
|
腐霉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,有很强的腐生性。它通常存在于病残枯草、土壤或者同时存在于这两种介质上,只有适合的环境条件下才会有致病力。腐霉菌是一种对水要求很高的霉菌,在淹水条件下和池塘中的残体上都能很好地生长。 土壤和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最重要的初侵染菌源。腐霉菌的菌丝体也可在存活的病株中和病残体中越冬。在适宜条件下,卵孢子萌发后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,游动孢子形成休止孢子后萌发产生芽管和侵染菌丝,侵入禾草的各个部位;卵孢子萌发也可直接生成芽管和侵染菌丝。
|
|
防治方法 |
|
1.改善草坪立地条件 建植前要平整土地,黏重土壤或含沙量高的土壤需要改良,要设置排水设施,避免雨后积水,降低地下水位。2.合理灌水,要求土壤见湿见干 无论采用喷灌、滴灌或用皮管灌水,要灌透水,尽量减少灌水次数,降低草坪小气候相对湿度。灌水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午后。任何情况下都要避免傍晚和夜间灌水。 3.合理施肥 平衡施肥,避免施用过量N肥,增施P肥和有机肥。N肥过多会造成徒长,因而加重腐霉枯萎病的病情。 4.合理修剪,清除枯草层 枯草层厚度超过2cm后及时清除;高温季节不要过多过频的剪草,剪草不要过低,一般保持5-6cm较好。在高温潮湿当叶面有露水、特别看到已有明显菌丝时,不要修剪草,以避免病菌传播。 5.提倡用不同草种或不同品种混合建植 匍匐翦股颖、细弱翦股颖、意大利黑麦草或多年生黑麦草中几乎没有抗腐霉枯萎病的品种。 6.药剂防治 用0.2%灭霉灵或杀毒矾药剂拌种是防治烂种和幼苗猝倒病的简单、易行的有效办法;高温高湿季节可选择必菌鲨、腐菌清、绿康、喷克、杀毒矾、甲霜灵锰锌、普力克、百菌清等药剂800~1000倍液及时喷雾防治,可控制病害。
另外,也可使用苗菌灵,苗前或苗后以200-300倍液3升/立方米,淋施于苗床或育秧箱上,移栽前同剂量再施一次;处理种子时,播种前以35-60ml/kg种子均匀拌种,防治腐霉病有较好的防效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