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发布时间:2014-9-12 浏览人数:1269
|
 |
草坪病害——白粉病 |
|
类别 |
|
病害 |
图片说明 |
|
病害英文名: Powdery mildew of lawn
病害种类: 真菌病害
病原物:子囊菌门禾布氏白粉菌 Erysiphe graminis DC.ex Merat。
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,也危害茎秆和穗部。受侵染的草皮呈灰白色,像是被撒了一层面粉。开始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1~2 mm大小病斑,以正面较多。以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、椭圆形绒絮状霉斑,初白色,后变灰白色、灰褐色。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粉状分生孢子,易脱落飘散,后期霉层中形成棕色到黑色的小粒点,即病原菌的闭囊壳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叶片变黄,早枯死亡。
|
|
发生规律 |
|
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株体内越冬,也能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中越冬。翌春,越冬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,越冬的子囊孢子也释放、萌发,通过气流传播。在晚春或初夏侵染禾草,在草坪草上形成初侵染。着落于感病植物上的分生孢子很快萌发而侵染禾草,在新病叶上1周内(大约4天左右),就可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,不断引起再侵染。草种和品种的抗病性及种植方式、有利病害发生的气象因素、不合理的水肥管理、荫蔽、空气不流通等都是诱发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。如:在凉爽 (15~22℃)、潮湿以及多云阴天的环境病重。 生长在适宜光照条件下的狗牙根、草地早熟禾、匍匐翦股颖、细叶羊茅等禾草就抗病,而荫蔽、低光照下变得感病;重施氮肥的草地早熟禾上白粉病尤为严重。
|
|
防治方法 |
|
1)种植抗病草种和品种并合理布局。品种抗病性根据反应型鉴定:免疫品种不发病,高抗品种叶上仅产生枯死斑或者产生直径小于1mm的病斑,菌丝层稀薄,中抗品种病斑亦较小,产孢量较少。多年生黑麦草和早熟禾及草地早熟禾的Nugget和Bensun两个品种比较抗病。
(2)科学管护。控制合理的种植密度、不要过密;适时修剪,不要留茬过高;增施磷钾肥,控制氮肥使用量;合理灌水,不要过干过湿;注意草坪周围观赏性乔木、灌木的选择和修剪,保证草坪冠层的通风透光。
(3)喷药防控。三唑类杀菌剂防治锈病效果好、作用的持效期长。常见品种有:粉锈宁、羟锈宁、特普唑(速宝利)、立克秀等。可在播种时用三唑类纯药0.02%-0.03%g拌种,或生长期喷雾。一般在发病早期(以封锁发病中心为重点时期),通常在修剪后用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-2500倍液,12.5%速保利(特普唑)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兑水喷雾。另外,还可选用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-1500倍液,50%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