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松树腐烂病:主要为害中心干及主枝下部皮层。病部初呈红褐色、略隆起、水渍状、后皮层腐烂,常流出黄褐色汁液,湿腐状、有酒糟味,病斑圆形或椭圆形,边缘不清晰,有时呈深浅相间的轮纹状。
防治方法:加强栽培管理;清洁果园;药剂防治:刮净病皮,涂抹1~2次杀菌剂,药剂可用树腐一涂净、石硫合剂、等。
2、松树干腐病:属苹果枝干重要病害,主要为害枝干。病斑初为椭圆形或不整形、暗褐色,逐渐扩展成凹陷的带状条纹,长达数十厘米,黑褐色。病健分界处常裂开,病皮翘起。病部生出很多稍突起的小黑点,成熟后突破表皮。防治方法同苹果腐烂病防治法。
3、松树白粉病:主要为害新梢及嫩叶,也可危害花及幼果。新梢受害后,节间缩短叶片细长,叶缘上卷,质硬而脆,被害部覆盖一层白粉,后期变为黄褐色,严重时整个梢枯死。
防治方法:(1)清除病原.(2)加强栽培管理。(3)药剂防治
4、松树轮纹病:该病是树上一种很严重的病害。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,叶片受害较少见。枝干受害,以皮孔为中心,形成近圆形,直经为3~20米的红褐色病斑。病斑中心突起呈病状,边缘开裂。使表皮显得十分粗糙。果实受害,也是以皮孔为中心,生成水渍状褐色腐烂点,很快呈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展,5~6天可使全果腐烂。病斑不凹陷,病组织呈软腐状,常发出酸臭的气味。
防治方法:加强栽培管理;喷药保护。常用药剂有多菌灵、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锰锌、波尔多液等等。
叶部病害常见的有松针锈病、松落针病及马尾松赤枯病。后两种多发生在立地较差,土壤瘠薄,生长不良的林分。干部病害有疱锈病和五针松疱锈病,是世界重要的森林病害,在欧洲、北美曾毁掉大量五针松林;中国东北地区的红松人工幼林也受害严重。马尾松、黄山松在窝风、高湿、多栎树的林分,则有松瘤锈病发生;松根白腐病也颇为常见。

松毛虫是松树最主要的食叶害虫,常造成极大的损失。松茸针毒蛾主要为害马尾松与油松,在广西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同发生,能猖獗成灾。松针小卷蛾、大袋蛾等的幼虫也为害严重。新松叶蜂在不同分布区间歇性成灾。微红梢斑螟几乎遍布全国,是钻蛀主梢的最主要害虫,使侧枝丛生或因更替主梢而树干弯曲。松梢小卷蛾,也能使主梢受害枯萎。球果螟为害球果。针叶树天牛和小蠹是钻蛀为害枝、干的大害虫,可使松树成片死亡,但一般不侵害健康木。华山松大小蠹侵害健康的华山松,能猖獗成灾。松十二齿小蠹、落叶松八齿小蠹和云杉八齿小蠹也能侵害健康木。松干蚧是一类刺吸为害枝干的毁灭性害虫。防治时应贯彻适地适树、合理混交、良好的抚育管理等以营林措施为主的原则,必要时可辅以药剂防治。

松材线虫,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首次发现,以后相继在江苏、安徽、广东和浙江等地成灾,几乎毁灭了在香港广泛分布的马尾松林。近距离传播主要靠媒介天牛,如松墨天牛,携带传播;远距离主要靠人为调运带疫(带松材线虫的天牛)的苗木、松材、松木包装箱及松木制品等进行传播。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,针叶黄褐色或红褐色、萎蔫下垂,树脂分泌停止,在树干上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痕迹,病树整株干枯死亡,木材蓝变。病害发展过程分4个阶段:
(1)松树外观正常,树脂分泌减少,蒸腾作用下降,在嫩枝上往往可见松褐天牛啃食树皮的痕迹;
(2)针叶开始变色,树脂分泌停止,除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痕迹外,还可发现产卵刻槽;
(3)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,萎蔫,可见松褐天牛的蛀屑;
(4)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,病树整株干枯死亡。控制办法,人工伐除病死树,防止疫区木材携带该种或天牛扩散传播,袋装熏蒸杀灭松墨天牛,利用天敌管氏肿腿蜂,防治天牛。
------刘璐
琳海植保——敬请登录北京园林植保网查阅更多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