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蝉鸣撕开夏日的热浪,持续的高温高湿为园林生态带来双重考验 —— 充沛的雨水滋养着草木生长,却也成为病虫害繁衍的温床。其中,草坪淡剑夜蛾如同潜伏在绿茵下的 “绿色杀手”,正悄然对园林草坪发起猛烈进攻。若错过防治关键期,原本如绿毯般的草坪将在幼虫的蚕食下变得枯黄稀疏,严重影响园林景观与生态功能。

一、淡剑液蛾:夏季草坪的致命威胁
夏季日均 25℃以上的高温叠加频繁降雨,恰似为淡剑夜蛾量身定制的 “繁衍加速器”。成虫凭借夜间敏锐的趋光性,如同黑色幽灵般穿梭于草坪间,雌虫单次可在草叶背面产下 50 - 100 粒卵,7 - 10 天即可孵化出幼虫。初孵幼虫如同微型 “雕刻师”,啃食叶肉后在叶片留下透明斑痕;而发育至 3 龄后的幼虫食量暴增,一夜之间就能将叶片啃食出大量不规则缺刻,严重时整片草坪宛如被烈火灼烧,呈现出触目惊心的焦黄。

淡剑夜蛾的老熟幼虫选择在草坪、杂草等处度过冬季。到了6月上中旬,越冬幼虫会逐渐化蛹并羽化,开始产卵。这种害虫的危害期从5月一直持续到10月。在白天和夜间,淡剑夜蛾都会取食,但主要以夜间为主。
白天时,它们常常栖息在草坪草的叶背、根茎部或贴近土壤潮湿的地方。高龄幼虫更倾向于在草坪根际活动,且虫粪较为明显,多在早晚和夜间取食。

二、精准识别,掌握淡剑夜蛾形成密码
(一)成虫特征
淡剑夜蛾成虫体型小巧,体长约 10 - 14 毫米,翅展 24 - 28 毫米。前翅灰褐色的底色上,两道平行的淡色横线如岁月刻痕般醒目,近翅端的模糊黑斑恰似暗夜中的神秘标记;后翅银白色与灰褐色边缘形成鲜明对比,夜间飞行时如灵动的剪影,极具辨识度。

(二)幼虫形态
老熟幼虫体长 20 - 25 毫米,体色多变,从灰绿到黑褐皆有。头部淡黄褐色,身体两侧淡黄色纵线贯穿头尾,腹部末端两条向后延伸的斜线,是区分它与其他害虫的关键特征。这些形态细节,如同淡剑夜蛾的 “身份 ID”,帮助园林工作者快速锁定目标。

三、七月防治黄金期,多管齐下护草坪
(一)优化管理:筑牢草坪健康防线
1、杂草清理行动:夏季杂草生长迅速,它们不仅与草坪草争夺养分、水分和阳光,还成为淡剑夜蛾成虫产卵的理想场所。开展杂草清理工作,将草坪周边及内部的杂草连根拔除,并集中销毁,从源头上减少害虫的栖息和繁殖空间。
2、科学修剪养护:合理修剪草坪是防治淡剑夜蛾的重要手段。既能促进草坪草的健康生长,又能破坏幼虫的栖息环境。修剪过程中,剪下的草屑可能携带虫卵和幼虫,需及时清理干净,防止病虫害的传播扩散。
3、优化水肥管理:避免过量施用氮肥,防止草坪草徒长,增强其自身的抗虫能力。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,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,避免草坪长时间处于高湿状态,降低幼虫的存活率。
(二)物理防治:巧用工具诱捕成虫
利用淡剑夜蛾成虫对光线的强烈趋性,可以设置黑光灯等专用灯光来诱杀这些成虫。此外,制作糖醋液也是一种有效的诱杀方法。
(三)化学防治:精准用药快速控害
当淡剑夜蛾虫口密度较高,其他防治方法难以快速控制时,化学防治成为必要手段。抓住幼虫 3 龄前的关键防治时期,此时幼虫抗药性弱,防治效果最佳。
方案1、“ 全贯旺”或“蛮功”800-1000倍液喷淋,以均匀喷湿透为宜,因虫体能潜入浅土层中,药剂叶面喷淋20分钟后可少量浇水浅灌10-20分钟,达到理想杀虫效果。
方案2、“斯叶例除”或“俄闵清”600-800倍液喷淋,以均匀喷湿透为宜,药后20分钟可少量浇水浅灌10-20分钟,杀灭浅土层中潜伏的害虫。

为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,应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。喷施时,要确保药液均匀覆盖草坪基部和叶片背面,因为这些部位是幼虫活动和取食的主要场所。同时,选择早上或傍晚施药,此时幼虫活动频繁,能提高药剂的接触率和防治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