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树腐烂病 又称烂皮病,主要发生于树干及枝条上,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类型。发病初期是暗褐色,水渍病斑,略肿胀,皮层组织腐烂变软,以手压之有水渗出,后失水下陷,有时病部树皮溃裂,甚至变为丝状,病斑有时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。在适宜条件下,纵向扩展较横向快。当病部包围树干一周时,其上部分即行枯死,皮层腐烂,纤维分离如麻状,木质部边材也变色。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针头状大小突起,即病菌分生孢子器。潮湿天气时,自分生孢子器孔口挤出黄色、橙色或红色卷丝状分生孢子角。枯梢病:主要发生在苗木,幼树及大树枝条上。发病初期呈暗灰色,病部迅速扩展,环绕一周后,上部枝条枯死。

防治方法:
加强管理,促使林木生长旺盛,提高抗病力。
进入冬季或早春病菌还没有进行繁殖传播之前,在幼龄林的树干上喷施高浓度杀菌剂,中龄林要在树干涂刷石硫合剂或涂白杀菌,治疗病树应先刮除病斑再涂刷药剂效果较好。
实践证明在发病位置涂抹干腐治5天后有明显新的生肌伤口出现愈合。二是避免强度修枝,剪锯口应涂伤口涂抹剂消毒、干腐治涂抹或高浓度喷雾。严重病株应及时清除,烧毁,避免病菌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