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分布与危害
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,幼虫蛀食枝干,轻则影响树体发育,叶小而薄,重则全株枯死;成虫啃食嫩枝皮层,造成枝枯叶黄,幼虫蛀食枝干木质部,降低工艺价值,严重受害时常整枝、整株枯死。
二、识别特征
成虫的体与鞘翅都为黑色,密被黄褐色绒毛,一般背面呈青棕色,腹面棕黄色,深淡不一。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瘤状颗粒,占全翅1/4到1/3强的区域。鞘翅中缝及侧缘、端缘通常有一条青灰色狭边。翅内外端角有刺突。
幼虫 体长60mm左右,圆筒形,乳白色。第1胸节发达,背板后半部密生棕色颗粒小点。其中央夹有3对尖叶状凹皱纹。
三、生活习性
南方每年1代,江、浙等省2年一代;在北方2或3年完成1代,以未成熟幼虫在树干孔道中越冬。成虫于6、7月间羽化后,一般晚间活动有假死性,喜吃新枝树皮、嫩叶及嫩芽。被害伤痕边缘残留绒毛状纤维物,伤根呈不规则条块状。卵多产在直径10~30mm粗的一年生枝条上。先咬破树皮和木质部,成“U”字形伤口,然后产入卵粒。卵经两周左右孵化,初孵幼虫即蛀入木质部,逐渐侵入内部,向下蛀食成直的孔道,老熟幼虫常在根部蛀食。化蛹时,头向上方,以木屑填塞蛀道上、下两端。
四、防治方法
1、适地适树,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。对在天牛发生严重的绿化地,应针对天牛取食树种种类,选择抗性树种,避免其严重危害;加强管理,增强树势;除古树名木外,伐除受害严重虫源树,合理修剪,及时清除园内枯立木、风折木等。
2、人工防治。①利用成虫羽化后在树冠活动(补充营养、交尾和产卵)的一段时间,人工捕杀成虫。②寻找产卵刻槽,可用锤击、手剥等方法消灭其中的卵。③用铁丝钩杀幼虫。特别是当年新孵化后不久的小幼虫,此法更易操作。
3、饵木诱杀。对公园及其它风景区古树名木上的天牛,可采用饵木诱杀,并及时修补树洞,干基涂白等,以减少虫口密度,保证其观赏价值。在泰山岱庙内,用侧柏木段做饵木,诱杀古柏上的双条杉天牛,每米段可诱到百余头。
4、保护利用天敌。如人工招引啄木鸟,利用天牛肿腿蜂、啮小蜂等。
5、药剂防治。
打孔注药
此法适合林木胸径在5cm以上散生树木蛀干害虫的防治。亦即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,发现树干表面有虫孔时,直接用注射器向虫孔注药或者挂吊袋(瓶)输液。如防治天牛,当发现虫孔中淌出新鲜锯屑,说明虫孔内有天牛幼虫存在,可用树虫康或蛀虫净5~10倍液,按每厘米胸径1~1.5ml药液用量进行注射或者稀释50倍进行输液(胸径10-15cm挂一公斤的吊袋一个,每递增5cm增加一个吊袋),后用黄泥封口,以免药液挥发掉,防效可达98%以上。药剂也可选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,在杨树主干基部不同方向不同高度钻4-5个孔洞,注药以孔洞注满为准约5毫升。
根部埋药法
①直接埋药。使用树虫康或蛀虫净按照100倍液进行稀释,在距树0.5~1.5m的外围开环状沟,或开挖2~3个穴,直接浇灌后封土。即可明显各类害虫,药效可持续2个月左右。
②根埋药瓶。将树虫康或蛀虫净5倍液,装入瓶子,在树干根基外围地面,挖土让树根暴露出来,选不超过香烟粗的树根,剪断根梢,把原根插进药瓶。注意根端要插到瓶底,然后用塑膜封好瓶口埋入土中。通过树根直接吸药,药液很快随导管输送到树体各部,可有效防治害虫。
琳海植保——敬请登录北京园林植保网查阅更多资料